欢迎访问中国城乡观察网网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际新闻 民生新闻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军事新闻 体育新闻
美食文化 名人动态
时事观察 女性健康
法治生活 男性健康
大型活动 食品安全 生态环保
健康卫生 房产商情 财经在线
娱乐资讯 旅游天下 科技之窗
文化名人 文化产业
中华情缘 书画收藏
报料投稿 查询系统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黑龙江 >

三亚蜈支洲岛“海洋梦”:打造万亩海洋牧场

时间: 2020-11-13 03:11 作者:浙江新闻 来源:网络整理 点击:

9月21日,三亚蜈支洲岛旅游区与三亚市海洋与渔业管理局、海南大学签署了“万亩海洋牧场”共建三方协议,意味着三亚蜈支洲岛构建美丽蓝色家园的“海洋梦”有了更清晰、宏伟的方向,这项关于海洋生态修复的项目——海洋牧场建设,与三亚“双修”“双城”城市建设有着不谋而合的内涵式发展理念,早已在三亚蜈支洲岛进行了五年,已形成了藻类、珊瑚类、贝类、鱼类等千亩海洋牧场规模以及海洋生物圈,取得了良好的海洋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形成了海洋开发经营反哺海洋生态修复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海岛开发样本,吸引着国内外游客慕名到蜈支洲岛潜水、玩海等海岛度假。

三亚蜈支洲岛于2011年5月启动了“给鱼儿盖房子”的项目——海洋牧场,现已有了显著成效:三亚蜈支洲岛周边的千亩海域内现有各类水泥鱼礁1578个,23700空立方,船型礁19艘,11760空立方,总投资金额达3832万元,形成了珊瑚、鱼虾贝、藻类等海洋生物圈,它们以礁为家,悠游生活在蜈支洲岛海域,整片海域也已初步具有良好海洋生态修复效应,这一切都离不开蜈支洲人不懈努力、孜孜以求地监管和维护,我国首个热带海洋牧场“样本”的选址、规划、放流增值等活动才得以顺利进行,才吸引了国内外游客慕名来到蜈支洲岛进行潜水、海岛度假。如今,蜈支洲岛又有了一个全新的海洋生态修复宏伟蓝图,它计划在现有的规模基础上建设一个万亩海洋牧场,推动“海洋生态恢复与旅游业发展相融合”的发展新模式,为三亚升级旅游3.0版注入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生态元素。

向海而生依海而兴

蜈支洲岛担纲热带海洋牧场建设先行者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人们老话。但如何让自己能够靠海,更能让子孙后代还能靠海吃海,是现代人急需思考的问题。

5年前,三亚蜈支洲岛海水自净化能力的减弱以及海洋生物的减少引起了三亚蜈支洲岛高层管理者的关注,也是此时蜈支洲岛管理层开始认真思考“人与自然”、“海洋与旅游区”和谐相处的模式,开始意识到蜈支洲岛旅游区应当扮演海洋建设者角色。于是三亚蜈支洲岛旅游区总裁孙林先生做出重要决定,叫停海钓等“索取型”项目。

“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才是海岛型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孙林多次拜访相关部门寻求保护海洋、恢复生态的有效指导及建议,与三亚海洋与渔业局合作在蜈支洲岛建立了海洋管理站;与海南大学海洋学院进行合作,聘请专家对蜈支洲岛进行考察,最终确定海洋牧场为蜈支洲岛进行海洋生态修复的重要实施项目。

在反复的勘测与论证之后,在三亚海洋与渔业局、海南大学海洋学院等政府与科研部门的支援下,在三亚没有海洋牧场建设样本的情况下,蜈支洲岛于2010年完成了工程可行性报告、人工鱼礁实施方案及《三亚市近海海洋牧场建设规划》,于2011年5月24日投放蜈支洲第一批人工鱼礁,给海里的鱼儿以及其他海洋生物“造房子”,开启海洋牧场建设。

“扛着”石头下海

探索热带海洋牧场建设模式

“人工鱼礁就是各种形状不一的水泥石块,投放到海底后可以为珊瑚生长提供附着点,吸引各种鱼、虾、蟹等海洋生物围绕礁体觅食、栖息、繁殖。”孙林认为,三亚蜈支洲岛作为热带海洋牧场建设的先行者,在没有示范样本和模式可借鉴的情况下,只能是“扛着石头下海”探索热带海洋牧场建设。

2011年5月24日,三亚蜈支洲岛旅游区投放的第一批人工鱼礁共200个,相当于给鱼儿盖了2000空立方的房子,开启蜈支洲岛海洋牧场建设“实验年”。同年7月,三亚蜈支洲岛将20万尾红鳍笛鲷、紫红笛鲷鱼苗投放到海洋牧场的人工鱼礁区,补充和恢复该片海域的鱼类资源。

给鱼儿的房子建好了,鱼儿投放了,后续的事项更为繁琐,还得预防各种人为或大自然行为的破坏,避免“石头打水漂”等前功尽弃情况的出现。三亚蜈支洲岛旅游区为此成立了专门管理人工鱼礁的海洋部,部门经理王丰国是一名退伍军人。王丰国笑言:“蜈支洲岛海域就像一个生活小区,旅游区负责给鱼儿盖房子,海洋部就像小区的物业部,负责照管小区里的“房子”和“居民们”。

在王丰国经理的介绍下,一幅蜈支洲岛海洋部的日常海底工作画面徐徐展开:日常潜水巡视——潜水员背着氧气瓶潜到人工鱼礁区域观察海底环境,查看人工鱼礁是否有迁移、沉降等情况;人工鱼礁影像拍摄——通过每周、每月拍摄的影像资料进行对比,查看人工鱼礁形成的海洋生态圈变化;海域环境的保护——包括海平面、海底、人工鱼礁等区域发现的破损渔网、塑料袋等垃圾清理;海域的巡逻管控——对海洋牧场周边海域进行巡逻、管控,防止违法分子用炸鱼、电鱼、地拖网等方式捕捞海洋牧场内的渔业资源,破坏海洋生态环境。

“ 蜈支洲岛旅游区建设海洋牧场初期没有可模仿学习的对象,一切都靠自己摸索,经过不断跟踪管理、探索海洋牧场管理模式,才形成如今的初步规范管理体系。”据蜈支洲岛旅游区副总裁丁峰介绍,蜈支洲岛海洋牧场建设在第一年年底已经初见成效,投放的人工鱼礁附着各种微生物,还有一些鱼群聚集在人工鱼礁内。这些生物的出现让蜈支洲岛管理者看到了海洋牧场对海洋生态恢复起着良好地推动作用。随后在2012年10月,蜈支洲岛在三亚市海洋与渔业局的支持下投放618个人工鱼礁,共计8000空立方;2013年,蜈支洲岛在三亚市海洋与渔业局的支持下再次投放300个人工鱼礁,共计7300空立方;2014年,蜈支洲岛在海南省海洋渔业厅的支持下投放了130个人工鱼礁,共计3200空立方;同年,蜈支洲岛旅游区在三亚市海洋与渔业局的支持下投放了铁壳沉船4艘;2014年至2016年,蜈支洲岛旅游区先后投放了20度艘废弃钢质渔船。经过上述建设,蜈支洲岛海洋牧场达到千亩的规模、提档升级,为鱼类等海洋生物的聚集、繁殖、生长提供更加广阔的栖息场所。

“人工鱼礁投放海底半年,就能自然附着许多海洋微生物、浮游植物和底栖生物;投放三年,礁体附着生物的覆盖率就会达到100%,形成完整的生物链;由各种水泥礁体及船型礁建造起来的鱼礁区能够形成良好的渔场。”从蜈支洲岛海洋牧场开始建设起就给予全程技术指导的海南大学海洋学院教授王爱民称,他于2015年5月潜水观察蜈支洲岛人工鱼礁的海洋生态恢复效果,发现人工鱼礁群内的鱼群更多、生态更多样。发展至今,蜈支洲岛海洋牧场建设已颇具形态,人工鱼礁区域的海洋资源以及渔业资源日渐丰富,海洋牧场的建设工作已然卓见成效。

(责任编辑:威展小王)

国际新闻

更多>>

民生新闻

更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机构介绍 | 报社动态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查询系统
Copyright©2022 http://www.8s8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城乡观察网 企业信息
信息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疑问联系编辑!QQ:40726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