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传媒论坛)《澳门日报》社长陆波:“澳报澳办”打造澳门媒体最强音
中新社澳门10月6日电 题:《澳门日报》社长陆波:“澳报澳办”打造澳门媒体最强音
中新社记者 龙土有
“如果报纸上满纸都是天下大事,一副教训人的面孔,就会把读者赶跑。没有读者,纵使你有天大的道理,都没人看。”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前夕,《澳门日报》社长陆波接受了中新社记者专访。
《澳门日报》社长陆波。(资料图片)中新社发 侯宇 摄
翻开《澳门日报》,扑面而来的首先是澳门本地信息,一草一木身边事,点点滴滴总关情。《澳门日报》1958年创刊,强调“澳报澳办”,贴近读者,贴近澳人。
陆波向记者介绍:“上世纪60年代澳门有5份日报,《澳门日报》发行量排名第三。1966年,澳门发生‘12·3’事件,《澳门日报》坚持发声,为澳门同胞争取应有的权利,迅速树立起权威,一跃成为销量最大的报纸。”
1978年改革开放,恰逢《澳门日报》创办人之一李成俊从星光书店调回报社任总编辑,《澳门日报》自此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首先是对版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澳报澳办’的办报方针就是那个时候形成的。”陆波说,《澳门日报》原本是“先国际、后国内,然后才是本地新闻”,后来的一件事触动了报社领导。
陆波说起了一个“小故事”:“1985年5月,颇受观众喜爱的《射雕英雄传》黄蓉扮演者——香港影星翁美玲自杀,轰动一时。我被派到香港采访,成稿后李成俊总编辑大胆拍板,将此稿放在头版头条刊登。不料竟创下《澳门日报》创办以来的最高销量。”
原来读者最关心的还是身边的新闻。自此以后,《澳门日报》“先本地,后国内,再国际”的办报风格一直维持到现在,真真正正贴近读者的需求。
如今,《澳门日报》发行量一直领先于澳门平面媒体,成为澳门新闻界最有影响力的主流媒体。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影响力?其实不光是办好报纸这么简单,还有通过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扎根到社会基层。
陆波说,乘着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澳门日报》转变思维,创新了很多方式联系读者,一是成立“澳门日报读者公益基金会”,举行“公益金百万行”,填补了澳门社会公益的空白;二是组织品学兼优的学生到内地参访。当年的优异生,现在很多成了政府部门和各行业的骨干,成为社会栋梁。
近年来,随着电脑技术的日新月异,传统的平面纸媒面对新媒体的强大冲击,纷纷试水新媒体领域,媒体融合已经成为新闻传播业发展的趋势。
“在澳门,我们算是‘触电’最早的一家。”陆波说:“上世纪90年代初,我到杭州采访,看到台湾记者已经用上了手提电脑,而自己还拿着纸和笔,回到报社我就积极推动电脑化革新。在澳门我们最早使用电脑,还用北大方正彩色排版系统。”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澳门日报》与科研机构合作推出了电子版。2013年起,《澳门日报》又陆续推出手机报、客户端、微博等,除了及时推送新闻,还跟客户开展各种形式的互动。
“手机报是我从《杭州日报》取经来的,但我把它本地化,比如增加视频和插播广告等。”陆波不无自豪地说,“手机报适合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很多客户都愿意在《澳门日报》手机报上刊登广告。因为我们转型早,新媒体发展对我们的冲击不大。”
50多年的报人生涯,使陆波深谙传媒业真谛。对《澳门日报》的未来,他信心十足:“回归祖国20年,澳门的快速发展带来更多鲜活生动的好故事,相信随着‘一国两制’的进一步实践,好故事会越来越多,《澳门日报》也将继续把澳门故事讲好。”(完)
(责任编辑:威展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