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云南临沧:边境小村力争网红旅游地
东邻普洱,北连大理,西南接壤缅甸,澜沧江穿境而过。在地处云南边疆的临沧市,三座百万级千瓦大电站坐落于高峡谷之中,胡湾半岛星罗棋布,两岸山峰秀丽,美丽沿边小康村已初具雏形。
临沧是昆明通往缅甸仰光的陆上捷径,是我国重要的水电能源基地,更是世界茶树和茶文化起源中心。去年5月,临沧在云南率先启动沿边小康村建设,围绕“产业村、旅游民族特色村、较大村、边境贸易、边境维稳”五类集群,全力推进当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等整治工作,夯实沿边经济、产业、旅游、口岸、民生等发展基础。
如今,临沧的天更蓝、水更清、城市更美,成为许多人心中的“诗与远方”。
大力发展边境旅游
临沧文化特色鲜明,旅游资源丰富。截止2020年6月,全市沿边32个产业村已全部启动建设。全面启动建设6条沿边旅游路线,打造提升33个旅游景点和15个旅游村寨。全部启动建设29个较大村。全力推进1个国家级一类口岸和2个国家级二类口岸建设,已建设7个通道边民互市点。巩固提升15个边境维稳关键点,稳步推进遂行军事任务村项目建设。
同时,为方便旅游线路,临沧市也对相关道路进行了优化。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临沧全市沿边公路已建成400公里,其中,新建4条(段)173公里,累计完成投资1.97亿元;实施588公里村组公路建设,基本实现30户以上村村内、户外道路硬化。
目前,依托边境村庄独特的旅游资源,临沧全力打造边境旅游特色村。“独木成林”“跨国溶洞”“跨国石城”“两国三城”“漂流探险”“百里边关第一哨村”“一寨两国”…… 在如火如荼建设中,沿边村寨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一批边境旅游特色村已现雏形。
结合边境村区域自然资源特点,因地制宜,发展“一乡一品”“一村一特”,区域特色产业发展之路逐渐成熟,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稳固夯实了产业基础,有效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改善。
生态产业鼓起村民“钱袋子”
在迈向小康的进程中,临沧大力挖掘生态特色种植养殖、少数民族传统手工制造等乡村特色产业,走可持续绿色发展路子,把生态效益转变成经济效益,不断拓宽沿边群众增收渠道。
在临沧,镇康县红岩村是绿色发展中的标杆。据了解,红岩村充分挖掘边境特色优势、利用旅游资源,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开发旅游景点、旅游商品,打造了红岩村刺树丫口“百里边关第一哨”旅游村庄。同时,突出绿色产业发展引领,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甘蔗、坚果、核桃等种植业,实现了人均占有经济林木7.85亩,沿边群众的“钱袋子”在绿色产业发展中逐渐鼓了起来。
除红岩村外,沧源自治县同样也是典型。其以全域旅游发展、智慧旅游和“旅游+”为方向,以边境沿线为主线,选准条件相对成熟的12个沿边村发展乡村旅游,梳理出14个率先把沿边村寨建成旅游小康村建设项目,重点开发2条沿边旅游线路,打造3个沿边旅游村寨和17个沿边公路沿线旅游景点,大力培育和发展一批乡村民宿客栈、农家特色餐饮经营户,一批非遗传承展示户,一批特色旅游食品、民族工艺品及文化创意产品加工、销售企业,推动了沿边小康村建设多元发展。
临沧市委书记杨浩东表示,沿边村寨承担着守边固土的重要作用,也一度是临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地区。但如今,临沧必须下大决心,努力打造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边境小康示范村。
坚持沿边村寨环境整治
打造美丽乡村,离不开环境整治。自深入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以来,临沧各村落的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位于沧源自治县的糯良乡贺岭村刀里自然村,通过村民积分制管理,把开展爱国卫生活动纳入村规民约,每月开展一次环境卫生大检查。不仅如此,该村还积极组织各种文明礼仪讲习活动,引导群众消除歪风陋习,培养他们建设家园的意识。
整改之后,沿边241个自然村垃圾、污水、厕所、绿化及不良风气等问题逐步化解。
(责任编辑:威展小王)